胡思

最近在看另一本哲学书,也让我思考了很多一直想写但没有写的事情。

哲学家提出的一些思想总是比较极端,因为他们必须得提出一个确切明白的论点,而不能摇摆不定选择一个平衡。而实际上人是复杂的。人虽然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有主观思考、道德和伦理意识。但同时人又被生理性,本能的动物性所影响。

【存在主义】

我相信存在主义。存在主义的基本立场是,人类是孤立无援的存在——处在没有上帝,没有命运也没有计划的世界里。

加缪认为,人类是孤立无援的存在——处在没有上帝,没有命运也没有计划的世界里。他认为,荒谬性建立在这一组对照上:人类会寻求意义,会追求目标,会为自己打算,实际上却处在漫无边际、没有意义的宇宙里。但 意识到人生的荒谬性,就等于发现我们的自由。我们可以认识到, 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,规范、义务、计划、忧虑等都变得无关紧要,它们随意运作着,就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。唯一能决定我们办的,唯有我们自己。

我相信存在主义,但同时我又拥有信仰。这个信仰的主体是自己,另外一方面我其实很相信有其他维度的存在。但这些或者平行,或者高于我们的某些东西,是不被我们所理解也无法相互交流的。好比活在二维世界蚂蚁不会理解三维空间。或许无形之间它们给我们造成了什么影响,但我们终其一生,只要仍处在这个空间里就无法解释它们是什么。

因为我有这样的一个核心世界观存在,所以我非常排斥宗教对人的束缚。当然新年的参拜和做法式这些等等,作为仪式和传统的一部分可以接受。仪式性的事情会给予人一种心理慰藉。

宗教作为人类的信仰,我们当然应该明白,他不仅仅是传扬神的旨意,更多的是的政治、社会、经济价值。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说,我自己的感受是他也创造了一个集体感。给予一些无依无靠的老人、漂泊异国的外国人、对自己有困惑怀疑和孤独的人一种关怀。这方面我是非常赞同的,但可能对我而言我更不想这种集体感同宗教关系捆绑起来。宗教信仰是这个集体存在的核心,作为“异教徒”或者说“异思想者”我非常为难,所以并没有持续下去。

 

【宗教】

在我听的一部分礼拜宣讲里,我第一次看了圣经实在地听了内容。我发现宗教同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。尤其是当读完古老的圣经,牧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解释和比喻的时候,你能发现比起传教,更像一节哲学性的思辨教育课。只不过总归结论一定要回归到“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教诲”。在所有的演讲形式里,我最欣赏的是娓娓道来以理服人的类型,而非用气势和重复性的宣扬口号气氛感染的类型。可惜“宗教哲学课”的重点是达到一个情绪燃点而不是思辨的热潮。

我之前觉得佛教相比之下不会特别给你宣扬什么,有一些刻板的规定之类。后来意识到只是没有像基督教一样有资金的支撑,没有由上至下运作成一个规模。加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,提倡的意识形态同资本主义也不相同。宗教绝对是会给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,我个人不会长期参与宗教活动,除非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。

即使是带有哲学思考的内容,但仍然把幸福、把人生的追求、把罪恶和人性都刻板化的,就是宗教本身。它永远追随的不会是你这个人的个体。

有时候令人产生不适的并非职业的宗教从业者,而是一些走火入魔的信仰者。就我与牧师的谈话中,我能感受到各个国家的牧师其实都是有一定学历并且学识渊博的人。他们了解整个宗教机构的运营方式,经过系统的培训,掌握了演讲和谈话技巧,其实他们不会勉强你信教。留下心理阴影的一个是路边“基督教了解一下”一样发传单和拉着不让你走的人,一个是以前一个宿舍的Christian同学和我们讲过“我以后是要升到天堂。你们这些异教徒都是要下地狱的。”想象一下她严肃地将这句话的那个情景。当时我们都哈哈大笑,说,那我们就抱着你的腿好了。但这仍然成为一个阴影,因为我觉得走到这种思想的极端,甚至产生一种优越感是非常可怖的。这让我产生一种想法,逃向宗教的人实际上是恐惧生命,恐惧困苦和失败。他在日常中还需要经常引用圣经里的段落不断地解释所遭遇的一切。对于相信存在主义的我来说,这实在是不可理喻。如果事情的发生有理由,那也是自己的选择产生的,不去分析自己的决定,而把一切归功于上帝的奖赏或者“归过”于上帝的考验。丧失了自我才是最可怕的。

 

【思辨】

在一个关于“幸福机器”的实验里,假设了有一个机器可以让你产生一切幸福的幻觉,你会选依附于它而生活吗?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不会选择幻觉而是真实的生活。原因是人们需要的是认识真实的世界和真正的自己,想要缔结真正地人际关系,并发展自己的人格。我们想要做些什么,对这个世界有影响。而不是在幻觉的世界里成为主宰,所有人俯首称臣。

然而这部分仍然有人会选择沉迷于幻觉。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机器,但那部分人仍可以依赖毒品制造幻觉,或者用金钱换取性快感和肤浅的关系。人类假如有了绝对的权利或者金钱,会不会违背他一直以来的道德。我觉得会,甚至都不需要绝对的金钱和权利。这种变化又通常发生在非常失败到非常成功的转变中。起义成功的领导者、曾经的落魄画家斯特勒,都变得暴虐而独裁。反而是本来就幸福的状况下,很难发生一种欲望冲破渔网一般的突变。比较幸福的人,虽然不会变得暴虐,但会变得散漫。即使不用特别努力也能坐享其成, 此时还是无害的。散漫的尽头是什么呢?可能他们不会艰难地爬向统治者的地位,但会连接上一个”幸福机器“给自己制造短暂又迷人的一次次狂欢。部分在被溺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,成人后会变得不懂得承担责任,退缩、软弱。不愿思考复杂的事情,不渴望成长,也不渴望自己的身份发生改变。完全的保护使得一个人无害,也无用。

 

【人性】

我们看哲学家都极力捍卫着自己的哲学观点,有些会是比较极端,言语间也比较强硬,尤其擅长尖刻的讽刺。但哲学家也是人,好比屡屡在作品中嘲笑同情心的尼采,在看到马夫如何用鞭子抽打马儿时,却泫然落泪了。这也可能是出于联想到自己的坎坷命运,也可能只是纯粹的同情。说实在的,不存在永恒的伟大、无私、高贵、纯洁、坚强,只是说每个人都在尽量贴合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、哲学准则生活。

人之复杂在于,不仅仅一个人的家庭、地位、外表当然不能判断他的人格;同时他对人的态度、对工作的态度、他的才能、知识、语言也完全不能判断他的人格。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人格都是有缺陷的,一个人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采取一致的态度,也不可能永远保持着某一时期的状态。恶人会有恻隐之心,善者也有非分之想。

【幸福】

最后,关于幸福,我时常想起If I Ain't Got You开头的歌词 :

Some people live for the fortune
Some people live just for the fame
Some people live for the power
Some people live just to play the game

总不能叫每个人都把自己全部家当拿出去变卖拯救濒危动物。合理地追求自己的欲望是值得赞扬的。更可能的是前半生live for the fortune后半生play the game去了。大家可能都想游戏人生,但是顾虑太多。没有资本也是一个问题。世界不是公平的,有的人被允许试错、被允许逃开责任,而有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向上走,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。

总归,我们不会遵从哲学里某一个观点活,也不会因为信仰了某个神而突然获得幸福。

每个人认为的幸福都不太一样,因此并不存在有一种对所有人皆适用的幸福配方。个别的幸福是从每个人自己所不知、但是属于他自己的法则里流涌出来的。这样的幸福只会被从外而来的规范所妨碍与阻挡。—————《如果没有今天,明天会不会有昨天?》


2018年03月08日

kyo

<以上观点均为个人观点>

<严禁任何形式的演绎、复制及转载>

 
评论
热度 ( 2 )

© BREATH | Powered by LOFTER